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谈产业发展方法论

2011-11-26 9:28:49 6769

  

      今年是“十二”五开局之年,也是中国服装业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个十年。从2000年我们提出服装强国目标,已经走过了十年,现在又是一个新十年的开始。目前,全世界还没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,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,如何抓住这个重要时期?我认为:第一是如何面对内需,转变发展方向;第二是如何适应国际竞争新地位的需要,以加快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。
内需
    “十二五”《纲要》明确提出,中国转变发展方向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扩大内需,“十二五”特别突出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贡献率,由此需要完善消费体系、改善消费环境、保护消费者权益。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,也是产业转型的需要。内需将是今后五年、十年中国服装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第一拉动力。
    内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,均和企业发展战略有直接关系。
    第一,国内衣着需求持续大幅增长。
    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,服装年均增长率为14.64%,超过期间GDP年均增长10.66%的水平。而八十年代,衣着增长速度是5.95%,远低于GDP9.31%的增长速度;九十年代,衣着年均增长6.43%,仍低于GDP10.27%的增长速度。而进入新世纪后,衣着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,同时衣着物价指数和消费指数相反,2001年到2010年,消费指数年均2.14%,衣着平均每年下降1%,很多品牌涨价比较快,但大众消费层次并没有大幅度提升。城镇化加速了衣着消费。城市居民人均支出是农村的4.28倍,城市化增长一个百分点,衣着消费支出就增长1.3个百分点。按照2009年统计局跟踪调查,近2亿3千万农民在城市,已占城市人口的27%。
    第二,行业产业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了衣着消费增长速度。
    2000年行业产业用纺织品消费173.8万吨,十年后达到了826万吨,其中前五年人均增长14.61%,后五年增长18.7%。衣着在今后十年,消费增长应在15%左右,而产业用纺织品达到18%-20%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。我们所说产业用纺织品,其实很大一部分也是民用,比如卫生、医药,特别是技术纺织品,很多是功能性服装。
    第三,内需就是城镇化扩大,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,满足扩大型就业。
    中小企业遇到困难,就会影响就业,因为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领域。2009年我们争取行业政策时,也主要因为就业。就业是今后十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缩小差距,最重要的措施,也是政府最大的压力。2010年中国总人口13亿4千万,城市增长了2亿1千万,农村减少了1亿多,今后十年如果再上升十个百分点,城市人口将再增长1.7亿,农村人口将再减少1.1亿。这些转移出来的劳动力,必须用工业来消化。工业化扩大了城镇化,也扩大了就业。今年一到八月,服装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(500万以上)1363.3亿人民币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.1%。在各行业投资中,超过40%增长率的只有电器、机械、器材制造、通讯电子等,服装占第四位。纺织业百分之七八十是农民工,不仅工资在提高,技能水平也在提高。过去小学生、初中生占很大比例,现在是以初中生、高中生为主体,大学毕业生来企业作一线技术骨干的也很多,这说明中国服装产业创造力在大幅度提高。
    第四,内需要求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,推动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。
    中国制订纺织工业政策和农业棉花政策时,考虑了纺织反哺。目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往中国周边转移,不仅是因为中国工人工资提高,棉织品竞争力逐年下降也是一个原因。周边国家进口国际棉花是零关税,而中国进口棉花则面对着从1%一直到40%的税。今年一到七月份,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高出27%。但外贸出口继续保持了25%的增长,这说明我们产业价值不断提升。“十五”期间中国纺织业出口增长1.2倍,数量增长87.5%,价值提高12.5%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纺织业出口增长80%,数量增长只占44%,价值增长却达到了55%。今年一到八月,中国各种织物出口数量增长8.75%,价值增长35.48%,平均价格提高24.58%,数量增长贡献率为24.66%,价值增长贡献率则高达75.34%。同样,一到八月中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长1.8%,价值增长25.29%,数量在下降,价值在提升。其中棉织品服装数量出口下降3.67%,金额提高19.61%,平均单件价格上升24%。棉质梭制数量下降了9.07%,价格增长了23.41%。棉质针织服装数量下降了1.68%,价格上升了27.2%,金额增长25.39%。
    因此,在新时期,纺织工业面临衣着消费、城镇化、消灭城乡差别的需要,这都要求加快纺织业的提升。现在正在进行的中西部产业转移,我们是按照微笑曲线理论,进行跨省市产业链重构,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创新、研发、品牌策划和市场开拓,西部则更多发展加工环节。
    当然,内需并不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,一味按照市场需求生产,会导致同质化。我们挖掘内需潜力,是要适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这个期待就是品牌需求。消费者期待什么?当然是期待新产品、新享受、新审美体验。因此我们既要适应当前显性需求,市场流行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,还要善于发展潜在需求,学会预测、分析。消费者自己画不出心中的白马王子,需要我们来创新需求。因此,我们既要适应需求,又要拉动需求。生产创造需求,消费也创造生产。生产是起点,消费是终点,但消费也会反过来,成为生产的起点。
     那服装企业怎么创造消费呢?一是对最终市场进行预测;二是介入到上游。目前很多面料企业没有把服装作为自己的最终着眼点,服装企业也缺少对面料的深入研究。国内麻纺推广很慢,原因就是服装企业对麻敏感太弱,麻纺推广不得法。国外很多品牌来中国采购做家纺产品的面料,中国厂商对此不理解,其实国际品牌这是在创造时尚,在引领时尚。相反的,中国很多服装品牌用的麻面料,都是进口的。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。
    开放
    中国纺织工业持续发展有四个动力,第一是内需,第二是融入全球化,第三是深化改革,第四是新的科技革命。
     第二个动力,开放是我们适应新时期产业提升的需要,我们要继续深化开放,加强国际合作,我们要发展中国的跨国企业,创建世界知名品牌。我们在新时期,要通过融入全球化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,提高中国产业素质。现在硬件进步很快,有很多企业配置了世界最先进装备,但先进装备并不能自己生产出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。我们要用开放的态度来改变我们企业的经营方式,学会跨国配置资源,这包括技术、智力、设计、营销、客户关系处理等。我们要学会、引进来配置资源,还要走出去配制资源。目前中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已很多,真维斯是跨国企业,名瑞也在做尝试,现在服装企业走上国际,已经有很多表率。波司登品牌在英国开专卖店,是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,也是贯彻国际合作的需要。我们认为,培养中国跨国企业的时机到了。 

      改革
    第三个动力,深化改革。说到深化改革,不是说只有国有企业才改革。现在中国服装业家族企业占了很大比重,家族企业面临着的改革任务很紧迫,很多国外知名企业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、两次金融危机,生命力依然强劲,这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。我们曾经在上海组织过一次国际交流,就家族企业怎么样持续发展的问题,邀请了德国、香港和国内企业交流经验。改革是一个时代性的主题,我们协会也要创造条件,开拓思路,共同探索改革之路。
新技术革命
    第四个动力就是新技术革命。我们要抓住机遇,提高中国服装业的技术驱动力。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,从纤维,到装备、缝制、裁减,包括营销技术、营销网络,技术是最基础的环节。从全行业来讲,技术是“十二五”和纺织强国战略的第一个重点,我们强国纲要里有四大重点,第一就是科技强国,第二是品牌强国,第三是可持续发展强国,第四是人才强国。我们认为,纤维材料已有很大突破,新兴纺纱、织造、印染也有很大提高;信息化要进一步普及,纺织机械,包括服装机械都要向智能化、模块化、数字化、系列化发展,以适应产品多样化、差异化的需要。
      品牌本源
     我们要成为服装强国,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,也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。实际上,中国市场已经国际化了。消费者认同外国品牌,商场把他们引入进来,并做了很多让步,这虽然是不正常的,但是,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弱点,问题主要要从内因解决。
     在新时期,我们要应对世界市场需求低迷、人民币升值、劳动力成本提高、资源短缺以及环境的制约,还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,这就要求我们走出服装强国的路子。《十二五规划纲要》要求第一适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即内需;第二适应国际需求的新定位,这就是国际压力。我们根据这样的精神提出了四大纺织强国纲要,并由此建设现代服装产业体系。
     科技强国刚才已谈过,人才强国是基础,可持续发展重点在印染,品牌是中国服装业重中之中。那么在新时期,品牌发展如何适应新要求,品牌贡献率又如何体现呢?
    品牌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,首先是品牌的质量价值。质量拥有一票否决权,瘦肉精把肉类品牌否定了,三聚氰氨把奶制品名牌否定了,那么中国服装品牌是不是很太平呢?不一定。最近我们遇到了绿色和平组织的挑战,说我们企业应用了欧洲国家禁止应用的助剂,不过雅戈尔用的标准比欧盟标准还先进。但这给我们提醒,你用其它企业染料,你用的源水是不是安全,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。质量是服装强国生命性力量,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。质量不是集成产品质量,同时质量也是不断提高的,不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。质量又是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的,所谓档次就是用质量来衡量的。
    关于创新的价值,则是我们最缺的关键一环。技术创新还容易一点,最难的是文化创新、文化创意。目前,我们裁剪面料技术提高了,量体裁衣现代化了,扫描式仪器也拥有了,但品牌文化价值就是不高。文化价值超过实物价值,这才是品牌的真正价值。由于技术水平提高,单位产品价值量越来越低,文化价值量反而越来越高。文化有时代性,有民族性,有区域性,所以现代文化创新是最重要的变化,就是从封闭到开放。服装强国建设中,中国要适应全球技术进步,在多元化文化格局中开放创新,要从关注技术存量走向关注知识流量,因为创新资源已不全在企业内部,而在企业之间,这是信息化带来的变化。现在创新要合作、同盟、共赢,不开放落后。
     关于快速反应的价值,就是时间的价值。缩短流程、缩短时间,从而减少库存、降低成本,同时还能够捕捉到最新需求、创造灵感。快速反应,是信息化推动的机制、布局、结构的大转变。
    关于社会责任的价值,已家喻户晓,落实社会责任,贯彻劳动法,真维斯的实践影响力很大。他们能做到48小时不加班,但是单位时间产量增加,工人工资增加,企业效益增加,这是我们追求的多赢。社会责任包括对内的责任和对外的责任、对国家的责任、对社会的责任,除此以外,服装企业还要支持上游,发展技术,开拓新领域。在座的有几位是“纺织之光”基金会主席团成员,比如真维斯捐助了四百万,波司登、红豆等企业捐助三百万,中国服装协会及中国纺织协会信息中心等单位也都捐助了二百万。今年基金会除了给相关项目进行奖励外,还进行基础效益研究,科技不走在前面,强国目标实现不了。
      这四个方面是品牌本源性的特点,至于渠道、广告,都是技巧。我们认为,这四个本源性特点,要成为行业共识,从而打造上中下游企业认识一致的生态圈,并把行业建设和爱国主义、民族精神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,求真务实,重新塑造中国服装品牌。